【民族團(tuán)結(jié)一家親】是救命恩人,更是一家人
□本報記者/于熙
“媽,三伏天了,你記得每天多喝水。”
“喝著呢。我蒸了包子,凍冰箱里了,你有空回家吃。”
……
7月24日,烏魯木齊縣托里中學(xué)教師馬合日衣帕·巴衣木汗在電話中叮囑王愛蘭,母女倆有說有笑,分外親熱。
居住在烏魯木齊市堿泉街的王愛蘭有個“貼心小棉襖“馬合日衣帕。10多年來,母女倆心心相印,兩家人守望相助。
并無血緣關(guān)系的馬合日衣帕與王愛蘭緣何勝似親人?一切要從42年前說起。
1977年,在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(zhèn)燈草溝村,6歲的馬合日衣帕與小伙伴玩耍時,不慎落入水流湍急的水渠。危急時刻,路過此地的板房溝林場職工、王愛蘭的丈夫宋金才見狀立刻跳進(jìn)水渠,馬合日衣帕獲救了。兩個素不相識的家庭因此結(jié)緣。
后來,由于通訊不暢,陸續(xù)搬離當(dāng)?shù)氐膬蓚€家庭失去聯(lián)系。盡管如此,馬合日衣帕卻從沒忘記尋找救命恩人宋金才。幾經(jīng)輾轉(zhuǎn),多方打聽,直至2007年馬合日衣帕終于在烏魯木齊市找到了宋金才一家人。遺憾的是,宋金才已因病去世了。
“抱著王愛蘭媽媽的那一刻,我對自己說,以后對王媽媽要多盡孝。”馬合日衣帕對記者說。
王愛蘭和3個子女沒在一起住,得知王媽媽患有帕金森綜合征,細(xì)心的馬合日衣帕隔三差五上門探視,幫忙干些家務(wù)瑣事,并搜集來帕金森綜合征的用藥事宜和飲食注意事項,一一告知王愛蘭。
王愛蘭喜歡吃餃子,馬合日衣帕就和丈夫及兩個兒子動手包餃子,擱在王愛蘭的冰箱里冷凍,讓她慢慢吃。
烏魯木齊縣盛產(chǎn)營養(yǎng)豐富的谷類、蔬菜和奶制品,隔一段時間,馬合日衣帕就大包小包,提著這些東西登門探望王愛蘭。
有一次,馬合日衣帕陪著王愛蘭出門逛街,看到老人對一家中老年服裝店里的一件毛衣和一件襯衣看了好幾眼。有心的馬合日衣帕就買下了毛衣和襯衣送給王愛蘭。穿上新毛衣、新襯衣的那一瞬間,王愛蘭感動地流下了眼淚。
這些年,最讓王愛蘭開心和欣慰的是,自己的3個孩子和馬合日衣帕一家人也結(jié)下了深厚的情誼。
每到春節(jié),馬合日衣帕總會帶著孩子們給王愛蘭拜年;每到少數(shù)民族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王愛蘭的子女也會前往馬合日衣帕家拜年。
“這些年,我們和馬合日衣帕一家組成了一個大家庭,這個大家庭很團(tuán)結(jié)。”王愛蘭的兒子宋守信說。
馬合日衣帕的兩個兒子說國家通用語言不流利,王愛蘭的子女就經(jīng)常利用聚會走訪,一遍遍教,不厭其煩地糾正;馬合日衣帕與丈夫想在烏魯木齊城區(qū)買套房子,宋家兄妹從地段到樓層再到裝修,幫著拿主意。
“救命之恩讓我懂得感恩,也讓我們兩家人走得更近。我們會永遠(yuǎn)做相親相愛的一家人。”馬合日衣帕說。